30 岁前的每一天


曾经看过一本书《30岁前的每一天》,作者分享了自己在理财、工作、生活的体验。
马上,就要迎来我30岁的生日了。现在,轮到我对弟弟妹妹们说些什么了。
20岁以前的我们是在校园里度过的,回忆里最多的就是课堂和考试。
所以,我觉得20岁到30岁是人生非常美妙的一段旅程。
从大学校园到步入职场,理想与现实交织,充满了青春活力。
我们走过的路、遇到的人、经历的事,都在塑造着我们自己。
PART 1 大学四年
20岁的时候,大二,我正在申请马来西亚大学的交换生名额。虽然最后没有成功,但因为坚持了一段时间的英语晨读,所以听力和口语进步了不少。备考CET6时把口袋词汇书背了三分之二,若干年后参加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时吃着当年的老底子还考了70多分。后来我还学习过日语(跟着培训班学完了初级,后来自学了中级,再后来勉强考了一个N2)、甚至是韩语(韩语和日语语法接近,词汇也有很多是一样的发音)。小语种看起来很酷,但现在也只能在KTV里秀一秀。最有用的还是英语,把英语学好,最好能考个雅思、托福,不管考级、考学、出国都有帮助。当初申请马大交换生的时候,我们一批学生都没有雅思、托福的成绩,所以学校最后派了两个英语系的学生出去。
21岁的时候,大三,和很多同学一样,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,选择考研、考公、找工作。因为留学失利,回过头来准备考研的时间又太紧,目测考不进满意的院校,所以干脆准备考公。当年各行各业欣欣向荣,考研考公的还不算香饽饽,备考了3个月就上岸了。虽然也有个人努力的因素,但更多是大环境比较宽松。这两年,经济增速进入新常态、叠加疫情影响、国际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,就业形势比较严峻,考研、考公难度暴涨。我反对啃老式备考,就算考研、考公失利,也不要停在原地,把自己关在家里破釜沉舟。去工作,在实战中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。工作后如果有精力也可以继续考研或考公。希望大家能理性面对考研,不是考研了就会有好工作。考研最终也是要面临就业的,就业市场无非就是供需关系。供给大于需求,自然内卷的厉害,学历贬值的速度,比你想象的要快。至于考公,体制内很多人都是工作中读在职研究生或在职博士的。
22岁的时候,毕业季攒钱出国玩。第一次独自出行,第一次坐飞机,第一次见到大海,这次出国旅行带给我的美好值得一生去回味。从越南(河内、岘港、芽庄、胡志明)到柬埔寨(金边、莫高窟)再到泰国(曼谷),短短二十几天体验了一把背包客的生活。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我很庆幸自己在二十多岁的时候,意识到旅行的意义,然后每年都会给自己安排一到两次的出国机会。2018年的时候,我还带妈妈去清迈吃小菠萝、烤榴莲,体验丛林飞越。可惜到了2019年末疫情来袭,世界就像被按下了暂停键,也不知何时才能恢复出国游。所以,人生得意须尽欢啊。20多岁时看世界的体验,和30多岁看世界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。
【未完待续,空了再来聊毕业后的事情】
这家伙太懒了,什么也没留下。

最新回复 (0)